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老年人冬季进补 需讲究“对症服药”
更新时间:2016-01-14 10:48:34

老年人用膏方进补调理,有助于恢复脏腑功能,调补阴阳气血的不足,延缓衰老,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随着天气的进一步转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着为自己购买补品进补。

人体衰老是自然现象,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渐渐发生变化,逐渐衰老,从而导致身体虚弱,出现肾气渐衰、各项机体功能下降的状况,齿摇发脱、畏寒健忘等。因此,老年人要适当进补,补充所需营养。随着天气的进一步转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考虑为自己购买补品进补。

近日,不少网友询问,现在不少生活超市里都有小药房,售卖已经制好的阿胶膏,买回去给老年人吃是否靠谱?对此,老中医提醒说,老年人服补药补品进补不能太任性,一定要有的放矢,对症服药,才能补之有效、养之得法。

想要进补,需先遵循养收之道

笔者了解到,冬季进补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养收之道”。许多老年人只重视进补而忽略了体内的循环流通。其实,老年人更需要的不是“补”,而是“通”,只要体内通畅,平时食物中的营养基本可以满足身体需要。

要“通”,就应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刺激肠壁蠕动和分泌黏液,促进排便;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如粗粮、豆类;多吃产气的食物,如黄瓜、萝卜等,利用它们在肠道内的发酵作用,增加肠蠕动,利于排便。

专家提醒,冬季进补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平时体虚、缺少锻炼者或者老年人是进补的“主力军”。中医认为,久病伤阴,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慢性肾病等一系列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养阴补虚是这类慢性疾病调理的重要原则,此类人群最适合在冬季坚持进补,以有效改善久病阴虚体弱的症状,增强体质。

而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进补的关键是调养脾胃,如果盲目摄入大量高营养、高蛋白的补品,难以消化,加重脾胃的负担,反倒对身体有害。素来脾胃不好、脾虚消化不良的人,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现象。

辨证下药,中医膏方整体调理

一般而言,老年人因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头昏眼花、耳鸣、齿摇发落、腰酸、健忘失眠、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食少畏寒等症;也有许多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老年病,如前列腺肥大、老年性耳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肿瘤、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等症。由于老年人多为阴阳两虚、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因此,如果乱用补药,不仅起不到应有的进补效果,反而会招致疾病,不利健康。

专家表示,“一人一方”的中医膏方因注意全面、整体的调理,注重治病和防病相结合,扶正和祛邪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有经验的中医师会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辨证论治。因此,老年人用膏方进补调理,有助于恢复脏腑功能,调补阴阳气血的不足,延缓衰老,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冬季进补,老年人要顺其自然

专家提醒说,寒冬时节,老年人进补重要的是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在膳食中应多吃温、热性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酒是热性的饮品,老年人每天可以饮用人参酒或黄芪酒一小杯,有防风御寒活血的功效。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可食用炖母鸡、精肉、蹄筋等,并可饮热牛奶、豆浆等以增强体质。牛肉与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后,食肉喝汤,则有益气止渴,强骨健身,滋养脾胃的功效。阳气不足的老年人还可以加肉苁蓉、巴戟天、枸杞同煮。

虽然适宜老年人进补的品种很多,但补品的食用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滋补,若本身患有疾病,要遵照医嘱。如糖尿病病人,可用人参等作为进补之品,忌用甘草及含糖较多的食物;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胆囊炎等疾病者,不可用高蛋白、高脂肪、含糖高的食物;而患有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的老年人,可用人参、黄芪、山药等,少食豆类豆制品、动物内脏及海鲜等食品,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

  • 老人保健
  • 老人生活
  • 老人故事
  • 老人心理
  • 老人用品
  • 保健常识
  • 养生之道
  • 老人健身
  • 老人用药
  • 中医保健
  • 老人饮食
  • 生活常识
  • 投资理财
  • 修身养性
  • 金色黄昏
  • 退休以后
  • 老人变化
  • 老人之最
  • 老人趣事
  • 时尚老人
  • 各国老人
  • 老人经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