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老年人锻炼手指的方法
更新时间:2016-11-01 17:12:41

老年人锻炼手指的方法

1、根部打圈方法

按摩手指时在手指的根部打圈至手指尖。

2、合掌压手方法

2.1、两手十指相对,然后稍用力压手,注意掌心避免接触。锻炼手的弯度。

2.2、两手合掌,然后向左或右压,加强手及手腕的灵活度及柔软度。

2.3、双手相对,两手指尖交叉,然后在合掌的同时十指用力摩擦,从指尖到指根。

2.4、双手在胸前合掌,左手腕用力推向右边,保持手掌对合,然后转向左边。可以强健手腕,增强手腕或手掌的灵活度。

3、穴位保健方法

3.1、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此处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

3.2、鱼际穴,位于大鱼际第一掌骨中点。按摩此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及咳嗽、咳血、头痛、胸痛等。

3.3、少府穴,握拳时小指尖下即是。按摩此穴可以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

4、手指弹指法

双手伸向前,掌心向下,大拇指搭在食指指甲部位,成圆圈状,其他三指伸直或略弯曲,然后将食指用力弹出。接着依次弹小指、无名指、中指,方法如前;最后弹大拇指,将食指搭在大拇指甲处,用力将大拇指弹出。每个手指分别各弹八次为一遍。弹的遍数不限,由自己掌握。弹的速度不易过快。

5、两手挤指法

两手十指交叉,插到指根部,手指弯曲,然后交叉的十指相互挤压。慢慢挤压,不可用蛮力,以不痛为度。然后慢慢地松开,一挤一松为一遍。起码挤压八遍。

6、两手触指法

左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依次与对方的大拇指相互接触。即左手食指与右手大拇指接触,接着右手食指与左手大拇指从前面两指的上方接触,同时,左手食指与右手大拇指分开,再从前两指上方接触,如此循环操作,各做八次。其他各指以此操作。速度能快则快。一个循环完毕为一遍,遍数不限。

老年人延年益寿的运动方式

1、行走散步方式

散步是最适合老年人的一项运动,不仅仅可以放松自身的心情,经常性的步行走路还可以锻炼腿部和腰部后背的肌肉,改善自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散散步还能能加强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散步的运动量不是很大,也不是剧烈运动,对老年人身体起到了很好的保健作用。

打太极是非常受老年人喜欢的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了。由于太极的动作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简单而且容易掌握。用行家的话来说,太极这项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并济,虚实结合。所以老年人经常打太极,能够强韧骨骼,活动自身的关节,疏通自己的经脉。与此同时打太极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老年人对于各种系统慢性疾病的治疗。

3、玩健身球运动

健身球的作用是很大的。经常频繁的活动手指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自己的大脑,健身球能够锻炼手指和手掌的肌肉,改善手指末梢的血液循环,按摩手部的各种穴位,与此同时还能增强身体内脏各个器官的功能。

老年人日常运动的禁忌

1、忌项目过多和时间过长

老年锻炼项目要因人制宜,不可样样都学,面面俱到。老年人生理上的老化,使脑神经细胞、大脑重量和皮层的面积量减退,对多项目动作的记忆思维呈现紊乱,并使神经系统协调指挥各器官系统对各种动作变化作出及时反应的能力明显减退。老人的健身项目贵在少而持恒。锻炼时间以每日30~40分钟为宜。

2、忌运动后随即坐躺

运动时血流加速,运动后如果随即坐、躺,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激增;肌肉运动会立即中止,下肢静脉的血液不能畅快向心脏回流,造成下肢瘀血肿胀,脑部及机体各部分因缺血导致“休克”,或产生不适感觉。运动后需有慢跑缓走渐次递减的放松运动。不宜在地上随处躺卧,避免躯体受潮寒,诱致风湿性腰痛或关节疼痛。

3、忌大量饮水

运动时排汗造成干渴,可适量补充水分。饮量不宜过大,超量就会破坏体内水分、盐分的代谢平衡和稀释血液的浓度。补给水分以淡盐水最适宜,既补了人体水分,又补充了盐分,保持体内水盐平衡。

  • 老人保健
  • 老人生活
  • 老人故事
  • 老人心理
  • 老人用品
  • 保健常识
  • 养生之道
  • 老人健身
  • 老人用药
  • 中医保健
  • 老人饮食
  • 生活常识
  • 投资理财
  • 修身养性
  • 金色黄昏
  • 退休以后
  • 老人变化
  • 老人之最
  • 老人趣事
  • 时尚老人
  • 各国老人
  • 老人经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