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女性秋季进补饮食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12-03-14 12:12:46

怎样才能科学进补?进补为什么要因人而异?女性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及生理特点科学进补,许多人知之甚少。中国历来有秋令进补的传统习俗。冬至来临,家家户户的冬令进补又提上议事日程。

于是,洋参含片、补肾胶囊、深海鱼油……市场上的补品越来越多,女士的包里、办公室桌子上,名目繁多的补品也随处可见。【关键词一】药补不如食补专家提醒:冬令进补与其服用大量补品,不如先从食补开始。因为只有食补才是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关键。而女性在食补中又可根据不同的体质,分为四种不同的食补方法:平补:指那些性气平和、不论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的食物,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类。这类食品性能平和,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病人均可食用。

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辣之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

清补:指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有清火作用。

温散:指性味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常用来御寒和除湿。

【关键词二】进补要遵医嘱上海医学专家会诊中心秘书长邱永曙副教授在谈到女性进补时指出:女性冬令进补一定要讲究科学,因人而异、听从医嘱。一旦患有妇科疾病,应该及时去专业妇科医院就症。因为在专业越分越细的时代,只有专业的医师,专业的技术,专业的设备,才能为广大女性祛除病痛,增进健康。【关键词三】进补要因人而异

女性进补要做到事半功倍,关键在于针对不同体质,有的放矢,这里提供几个进补方子: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和经常操作电脑的女性常见症状:眼睛疲劳,或眼花目眩,或两目干燥。

进补提示:各种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经常食用一些猪、牛、羊及鸡、鸭等畜禽肝脏,有益于眼睛,但血脂及胆固醇偏高女性应少食或不食。

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每周吃3根胡萝卜,即可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日常含量,此外,红薯、桔子、柚、柿子的维生素A含量也较高,可适量食用。乳、蛋类食品:如牛奶以及鸡蛋、鸭蛋、鸽蛋等,其中,禽蛋里的蛋黄维生素A含量比较丰富。

枸杞子: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补眼之佳品,冬令以泡茶饮用为宜。

推荐药膳一方:明目菜草决明6克,玄参6克,茶叶6克,泡或煎饮,每日一服,清肝明目,防治眼目昏糊。长期熬夜工作的女性常见症状:疲劳不堪、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衰退

进补提示:鱼类其中鳕鱼、沙丁鱼、对大脑细胞特别是脑神经传导、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牛奶、酸奶富含蛋白质、色氨酸,食用对人体补脑有益。

芝麻、核桃仁含维生素B族、C及氨基酸等,含脂量达40%以上。其中的不饱和亚油酸、卵磷脂、亚麻酸是人体大脑的结构材料。

麦类、小米、玉米含蛋白、脂肪、钙、铁、维生素B1,能预防神经衰弱,其植物纤维可促进大脑微循环畅通。水果桔、柚、柑、橙、柠檬等水果为碱性食物,经常食用有利于消除大脑的酸性代谢产物。

推荐药膳一方:增智益脑糕核桃仁30克,莲肉20克,黑芝麻、枸杞各10克,玉米、山药粉各200克,加红糖适量做糕,食用可益智健脑。女性面色萎黄、唇舌淡白常见症状: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健忘、手足发麻,大便干燥,以及月经期延期。

进补提示:羊肉羊肉性味甘温,益气补虚。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成分,且肉嫩味美。

推荐药膳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羊肉去除筋膜,置沸水锅内稍烫,捞出冷却后横切成长短适度条块,然后将羊肉与生姜、当归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炖至羊肉熟烂,饮汤并食羊肉。此方补血调经,散寒止痛。

  • 老人保健
  • 老人生活
  • 老人故事
  • 老人心理
  • 老人用品
  • 保健常识
  • 养生之道
  • 老人健身
  • 老人用药
  • 中医保健
  • 老人饮食
  • 生活常识
  • 投资理财
  • 修身养性
  • 金色黄昏
  • 退休以后
  • 老人变化
  • 老人之最
  • 老人趣事
  • 时尚老人
  • 各国老人
  • 老人经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