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陈文华和他的“桃花源”
更新时间:2012-03-15 11:55:57

他是著名的农业考古专家、中国茶文化研究大师,他曾经多次进京给中央领导讲课,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4年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任上退下来后,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在婺源县上晓起村创“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建“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修桥补路,耕田插秧,忙得不亦乐乎。几年时间里,他共投入80多万元,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了一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他要把上晓起村建造成理想中的“桃花源”。近日,记者在风光旖旎的青山湖畔,采访了这位祖籍福建、扎根江西红土地的老人??陈文华先生。陈老瘦高身材,乌黑的头发,戴一副淡褐色的眼镜,红衬衫,白西裤,一点也看不出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热情健谈,平易近人,这是记者对陈老的第一印象。

2004年,退休后的陈文华远离了官场的繁缛与应酬,一身轻松自在。这年他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又一次来到婺源。在上晓起村,陈文华无意间走进了一个破旧的茶厂,一套完全用水力带动的捻茶机使他的眼睛为之一亮:这不是在元代农书中记载的制茶机具吗?见到这套活文物,陈文华激动不已。这可是无价之宝啊,废置在这里真是太可惜了。陈文华一边叹息着一边走出茶厂。走不多远,他留恋地回头一望。这一望,使他和上晓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坝上流下,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樟树斜卧在水面上,古老的水车悠然地转动着,青翠碧绿的茶园,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历经沧桑的运茶古道……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说起上晓起的景色,陈老赞不绝口。于是,陈文华决定自己承包这个茶厂,当即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和村里签下承包合同。

上晓起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村民自唐至今一直以种茶为生,山前屋后到处都是茶树,是典型的传统茶村。陈文华深知上晓起积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加上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着别处不可比拟的特色,简直就是茶文化的活化石。他决定把上晓起打造成“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他遵循“整旧如旧”的理念,把原来破旧不堪的茶厂改造成“传统生态茶作坊”;在古樟下、溪流旁开设“天然茶吧”;投资近30万元创办茶客栈;收集整理史料,建立“科普画廊”和“茶画展览馆”;举办茶文化研讨会……陈文华把上晓起的茶文化搞得风生水起。许多院校把上晓起作为茶文化的教学基地。专家学者来了,文化名流来了,摄影家、画家来了。陈文华的“立体茶文化”构想在上晓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晓起人多地少,全村92户人家,人均不足半亩地。农民辛辛苦苦在田里劳作一年,收入少得可怜。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茶叶很难卖出去。大部分青壮劳力选择了外出打工,大片田地抛荒。有着8年的野外考古、3年农村下放生活经历的农业专家陈文华,对“三农”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怀有深深的同情和敬意。目睹上晓起的村民们守着这么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却忍受着贫穷与落后,陈文华心情十分沉重。“只有中国的农民幸福了,中国人民才真正幸福了”,陈文华说。如何使上晓起的村民们富裕起来,成了他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2006年10月,陈文华按乡下办大事的习俗,摆了6桌酒席,宴请村民,商议成立“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陈文华和村民商定: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为维护社员的利益,保证每亩地每年至少有300公斤稻谷的收入,年终如有盈利,再按土地面积分红。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社员参加劳动另行给予报酬。合作社成立当天,就有30户村民加入,后来大部分村民都加入进来。

对陈文华此举,村民们开始大都感到不解,因为大家知道这肯定是亏钱的买卖。有人说,陈教授一定是个傻瓜;有人说,中央一定给了陈教授一大笔钱。村民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个傻教授花的是自己的养老钱。陈文华对此一笑置之。其实陈文华并不富裕,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金,加上稿酬和讲课费,平时生活十分节俭。陈文华早已功成名就,政界、商界、学界都以请得到他为荣。他退休后完全可以云游四海,过着悠闲的日子。但他却在古稀之年放弃了城里舒适的生活,跑到偏僻的山村来。几年来,陈文华在上晓起共投入了80多万元,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陈文华不是一个坐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授,他是一个习惯了田野作业,习惯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者。他要在“微霞尚满天”的晚年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案例实践,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圆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桃花源”之梦。

陈文华带领村民搞水稻直播、稻田养鸭;调整生产结构,种油菜、种荷花、种菊花。如今的上晓起,花木有人修,道路有人扫,河道有人清。昔日抛荒的土地又呈现出勃勃生机。“每年上晓起的油菜花海和梯田稻浪在互联网上都是惊艳一片。”陈老不无自豪地说。随着上晓起名气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上晓起旅游。村民们效仿陈文华,也纷纷开起了客栈,卖起了特产。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了家乡,因为在家赚的钱不比在外赚得少。

做学问,陈文华是农业考古和茶文化的权威;做老板,他却是很不称职。他办企业想到的只是为村民谋利益,自己赚多少钱,他从不放在心上。合作社的田里要除草,参加除草的每天另开工资。结果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跟着来了,因为傻教授的钱好赚。有人告诉陈文华,这些人根本干不了多少活。陈文华笑着说,大热的天,老人们到田里来也不容易,工钱照付。住他的茶客栈,富裕的旅客就多付点,贫寒者就少付点,甚至免单。客栈前些年都是亏损,随着游客的增多,现在终于扭亏为盈。年终结账盈利三四千元,陈文华非常高兴,立即把盈利的钱全部当奖金发给了几个服务员。这哪里是在办企业,简直就是在搞慈善。几年来,陈文华没有从上晓起带走一分钱。村民们对这位“傻教授”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他亏的钱都亏到我们口袋里了,他不是傻教授,他是真正的‘三个代表’……”现在村民是这样评价陈文华的。

“文化兴农”是陈老说得最多的话题。“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孩子丢给老人看管。老人们没文化,只能管孩子的温饱,根本谈不上教育。城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进行胎教,以后又是上幼儿园,又是上各种兴趣班。农村孩子在上小学前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这一阶段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农村孩子上小学前,就比城里的孩子差了一大截。”陈老深有感触地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城乡应该是没有区别的。”于是,他到上晓起不久就开始创办“茶文化村双语幼儿园”。他从省城请来专业的幼儿教师,购买教学、游戏设施,还特地买了一辆昌河面包车接送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少,收费低廉,肯定是要亏本的。“这是‘根的事业’, 虽然没有经济收益,但是值得去做。”陈老说。“最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乡里的文艺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说起幼儿园的孩子们,陈老一脸的自豪。

说到今后的打算,陈老说,农村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平时农民们大都是蹲在村口聊天、晒太阳。我准备筹集几万元办一个农民文化宫。买一些书籍、报刊,再买个大彩电,配上影碟机、卡拉OK机。村民们可以在文化宫看书、读报,也可以唱唱歌……

陈老说,虽然从行政职务上退了休,但是学术活动依然很多,自己还主编着每期近60万字的学术期刊《农业考古》。望着这位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江西这块红土地,古稀之年依然壮心不已的老人,记者心中充满了敬意。“欢迎你到上晓起做客!”采访结束时,陈老发出了盛情邀请。

  • 老人保健
  • 老人生活
  • 老人故事
  • 老人心理
  • 老人用品
  • 保健常识
  • 养生之道
  • 老人健身
  • 老人用药
  • 中医保健
  • 老人饮食
  • 生活常识
  • 投资理财
  • 修身养性
  • 金色黄昏
  • 退休以后
  • 老人变化
  • 老人之最
  • 老人趣事
  • 时尚老人
  • 各国老人
  • 老人经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