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专家提醒:家庭备药要有针对性地储备
更新时间:2016-01-20 09:51:44

感冒药、消炎药、止泻药……这些都是绝大多数家庭常备的药物。老年人病痛多,有老年人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大量囤药的现象。有调查显示,80%的家庭都有备用药物,而且其中不少存在有过期药。盲目囤药不仅造成浪费,还容易导致药品过期,误食会危及人体健康。

多数老人爱囤药

老年人考虑到自身身体条件的变化,老年病多、体质衰弱,需要经常吃药,本着有备无患的心态,常常会买一些常用的感冒药、消炎药等回家,90%以上的老年家庭都有备药。通常这些药物是整盒、整瓶包装出售的,有时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用不上一次,这些药就一直被存放在药箱里,甚至过期了也没开封。

此外,药盒或者药品外包装上印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字体相对较小,很多老人都看不清楚,很难及时发现药品过期。而过期的药物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会产生大量副作用,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数年轻时经历过药物紧缺的时代,于是容易养成在家里储存药物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但是,如今药物、医院随处可见,甚至有的药店是24小时售药的,因此老人要用药也是“随手可得”的事,在家中大量储药实在是没有必要。

“分享”药物危害大

医生一般按疗程来开药,有时候药没用完疗程,病已经痊愈,剩下的药大多数人都会存家庭药箱里供家人“共享”。药物不能随意分享,使用不当会给健康带来损害。

“尤其是成年人和小孩的药物不能混用。”小孩的器官还未发育完善,很多药物不能正常代谢和排出。同时,小孩的体重和体表面积比成人小很多,药量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影响生长发育。同一种药物,成人的剂量往往是小孩剂量的数倍。例如,感冒常用的喷鼻药水—麻黄素,成人用量是不能供小孩使用的。“我曾在门诊遇过一个病例,家长用医生开出的麻黄素喷鼻后,感冒很快好了。于是把剩余的药存在家里,结果小孩感冒鼻塞时家长想到这个药之前的效果明显,就给小孩用了。结果造成了小孩鼻黏膜的损害,引起了药物性鼻炎。”

此外,由于各种抗生素的作用和禁忌不同,如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高血压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应用不同的降压药。总之,不同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加上不同人之间的个体化和多样化,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药物是不能“分享”的。

急救药物是老人必备

“老年人的家庭最需要备的是急救药。”例如心脏、心血管、高血压等方面的救命药都应该在家里储备一些,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更应该在床头等伸手可得的位置准备一些硝酸甘油、甘油三脂等急救药,如果家里有小孩子的,还要避免小孩触及。

一般的老人家里如何配置一个合理的药箱呢?董教授认为,真正需要在家里备的药不多。除了急救药以外,降压药、退烧药、止泻药、消炎药、抗过敏药,以及创可贴、碘酒等均可以家里适当地储备。

这些药要定期检查,有过期的要及时处理并更新,还要检查药物的性状有没有发生变化。因为有的药物开封后极容易因为与空气接触或者受潮而霉变;注意硬度和颜色有所变化。还要注意药物的储存方式,有的要求密封,有的则要求放在冰箱。

注意药物的储存

在家里储备了药物,就应该定期检查。如果发现药物过期或性状发生了变化,应及时处理并更新。董教授告诉记者,并不是没有到有效期的药物都是安全的,有的药物开封后极容易因为与空气接触或者受潮而霉变。

想知道药物是否发生变化,有几种简单的判断方法:一看,看药物有无变色破裂出现霉斑;二捏,看胶囊捏着是否有明显软化破裂;三闻,栓剂、药片、胶丸等,闻一闻有无臭味或异味;四触,糖衣片和胶囊剂,如果药品摸上去相互粘连,则不宜服用;五摇,悬浊液、口服液、糖浆、眼药水、滴鼻剂等,摇一摇是否有沉淀。

此外,药品该如何储存也是应该注意的。液体类、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生物制品类(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各种疫苗等)以及硝酸甘油等其他药物也存在易氧化或分解变质的问题。其中,硝酸甘油是心脏病患者的“救命药”,必须严加保管。

一般来说,药品容易受到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的影响与破坏。一旦开封后,最好能够放在阴凉干燥处。

  • 老人保健
  • 老人生活
  • 老人故事
  • 老人心理
  • 老人用品
  • 保健常识
  • 养生之道
  • 老人健身
  • 老人用药
  • 中医保健
  • 老人饮食
  • 生活常识
  • 投资理财
  • 修身养性
  • 金色黄昏
  • 退休以后
  • 老人变化
  • 老人之最
  • 老人趣事
  • 时尚老人
  • 各国老人
  • 老人经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