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防治中暑的一些误区
更新时间:2012-06-01 14:59:48

夏季防暑应回避“五个误区”

为了应对高温酷暑,人们各想高招,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健康受损。

1、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镜片应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2、认为天热少穿衣服能凉快些。盛夏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皮肤散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3、认为喝啤酒能解暑。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饮啤酒应该适量。

4、把空调保持恒温状态。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使人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居室变化的温度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到5摄氏度之间。

5、认为“冲凉”能使人更舒服。大汗淋漓时“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应该选择温水浴,温水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大树底下不宜乘凉

盛夏到来,天气闷热,不管是农村村民还是城镇居民,盛夏的夜晚,很多人都为图凉快,习惯到树下乘凉。其实,这种乘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气候闷热的盛夏,白天树下比空旷地温度要低3℃还多,树冠能反射和吸收大气中的一部分热量,树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因此,白天在树阴凉处乘凉或走路,会使人感到凉快、舒适。到了夜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树下往往比空旷的地方要闷热。其原因则在于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其散热速度要慢,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盛夏的夜晚人们不宜在树下乘凉,而应该到空旷的场地乘凉会感到凉快、舒适。

该出汗时就出汗

带走热量不要小看汗液,它排出的过程中既带走了环境高温带来的热量,又带走自身运动产生的多余热量。

排泄废物汗液含有大量新陈代谢的废物,随着自身流失,废物也随之排出体外。

保护皮肤汗液中含有“乳酸”,它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结合之后,能够形成天然的杀菌剂,防止细菌侵袭,保护了皮肤,减少疾病。

如今,走到哪里都有空调,尤其是长期处于空调房间工作的白领,日常已缺少锻炼,缺乏出汗的机会,现在到了该出汗的季节———夏季也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而无利的。人体汗液不能正常排除,也就无法散发身体所负荷的热量,极易发生中暑;而且汗腺不畅就等于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因此,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中暑后少吃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

室内泼水降温不利健康

不可否认,用泼水的方法使水汽蒸发可以带走一些热量,刚泼完水时,室内气温暂时下降,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但是,如果室内空气是不流通的,空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在地面上泼水,水气难于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短时间虽然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但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加上湿度增加,就会使人感到室内比平时更闷热,这也是人们身有体会的。另外,由于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室内的细菌和尘埃随着水汽进入空气中,使空气比泼水前更混浊,因而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夏季室内用泼水来降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做法为:在市内泼适量的水来进行降温的时候,要打开门窗,使得空气流通,最好打开风扇加快空气流通。或者采取用脸盆置水的方法进行空气增湿降温,但要注意脸盆的水要每日一换。

  • 老人保健
  • 老人生活
  • 老人故事
  • 老人心理
  • 老人用品
  • 保健常识
  • 养生之道
  • 老人健身
  • 老人用药
  • 中医保健
  • 老人饮食
  • 生活常识
  • 投资理财
  • 修身养性
  • 金色黄昏
  • 退休以后
  • 老人变化
  • 老人之最
  • 老人趣事
  • 时尚老人
  • 各国老人
  • 老人经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